|
自2001年中國参加WTO以來,中國汽車產業持續高速發展。從2009年開始,中國連續10年景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第一大新車市場。但這一發展勢頭在2018年戛但是止,中國汽車銷量出現了多年未見的負增長。
本年以來,國產汽車產銷量繼續下滑、主機廠產銷量減少、利稅大幅降低、經銷商庫存高企虧損嚴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面臨訂單減少的窘境。
面對此,在前幾天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充溢著焦慮、茫然、嚴冬、寒流、挑戰、危險等字眼。盡管各有各的說法,但業界總的见解是九族文化村,,中國汽車市場只是碰到暫時困難,長期向好的根基面並沒有改變。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司長盧衛生認為,近一段時期,汽車產業下行壓力大,市場波動加劇,但汽車產業正加速轉型升級,長期向好的根基面沒有發生變化,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远景。是以,中國汽車產業必須连结戰略定力,深化鼎新開放,強化創新引領,讓市場在資源设置装备摆设中起決定性感化,同時更好地發揮当局感化。
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暗示,要正確認識中國汽車產業當下的形勢,不要驚慌失措。今朝,中國經濟在調整中,汽車產業也相應進行了回調。應對當下的挑戰,堅守、專注、創變是關鍵,隻有歷經風雨,才能夠经受這種煎熬,迎來拂晓的曙光。
這個調整期到底多長呢?業界大多數的觀點認為,到2022年,汽車業會重回增長通道。
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認為,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快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開始進入周全調整發展的新階段。預計本年國內汽車產銷負增長大要在7.5%摆布,来岁有可能與本年大體持平。此后,中國汽車業將經歷一個四到五年的平台期,在這個平台期,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機會和風險都會明顯增大。
汽車是國民經濟首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大,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有首要职位地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0多萬億,此中汽車制造業的營業收入達8.33萬億元,佔比9.26%。同時,汽車消費在拉動國內消費中也佔據首要职位地方,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而汽車類零售總額為 38948億元,佔比達到10.22%。
由於車市低迷、汽車消費放緩,直接影響了GDP增長,拉低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國家對此十分重視,連續出台了多項政策办法,力圖穩定汽車消費、穩定汽車產業發展。
針對此,中國汽車技術钻研中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於凱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推動鼎新向縱深發展。连结戰略定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鼎新。二是更鼎力度擴大開放,激發市場活气 。
盧衛生也根據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形勢,提出了此后事情的四個要點:一是穩中求進,優化產業结构和結構,使產能操纵率连结在公道區間,促進汽車普及、升級和消費力﹔二是夯實產業技術基礎,晋升焦点競爭力﹔三是加速電動化、智能化發展,渐渐晋升新能源汽借款,車對傳統燃料汽車的市場優勢,抓緊出台智能汽車發展戰略﹔四是推進高程度開放互助,組建產業聯盟和聯合體,通過股權投資、產能互助等多種方法,加強多領域互助,晋升產業集中度和運彩經銷,綜合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