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前:汽車一向是比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可是,從客岁7月開始,我國新車市場開始進入下行通道,此中既有宏觀環境身分的影響,也有微觀市場的局部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已數次下調整年預期,部门企業不能不裁員“過冬”……此輪車市下行可能持續多久?波及哪些市場?何時能回暖?車企又將若何應對?本期開始,本報從新能源汽車、自立品牌和千人保有量等角度,詳解“車市下行之問”。
截至2019年7月,國內汽車產銷已連續13個月呈現同比下滑。
一向逆勢增長的新能源汽車现在也“在劫難逃”。產銷增幅下滑、單月銷量出現負增長、企業銷量目標完成率广泛偏低……新能源汽車市場正經歷近幾年來罕見的波動。
焦慮與焦灼籠罩著中國車市,人們都在試圖尋找一個問題的谜底:“跌跌”不休何時休?在全世界車市遇冷的當下,連續4年蟬聯全世界產銷第一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潛力猶在還是隱憂已現?
■產銷增幅大幅下滑 新能源車首現負增長
本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同比出現“斷崖式”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如下簡稱“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1.4萬輛和61.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8.5%和49.6%。而2018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同比增長則分別為94.9%和111.5%。與此前“輕鬆實現”三位數增長有所分歧的是,本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銷量同比增幅均回落至50%摆布。
值得注重的是,依照上半年實際產銷量和年头中汽協預測的新能源汽車年度160萬輛產銷目標,上半年全行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完成率不足40%。記者通過對幾家主流新能源車企進行梳理發現,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广泛集中在30%∼40%之間,此中新能源汽車領頭企業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分別為34.8%和29.6%,均低於行業均匀程度,廣汽新能源和奇瑞新能源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均處於靠近30%的程度。在这次統計的企業中,新能源汽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率表現相對較好的是吉祥和江淮,分別為57.6%和48.8%。
上半年广泛偏低的銷量目標完成率,使下半年的壓力驟增。盡管依照此前的規律,下半年市場有出現“翹尾”的可能,但2019年下半年的不確定身分更多,行業和企業完成此前設定的整年目標,難度系數比往年更高。
進入到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走低的狀態仍在持續乃至加劇。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降低6.9%和4.7%,是近兩年來的初次負增長。種種跡象彷佛都在印証著,盡管新能源汽車依然是車市整體昏暗中難得的增長亮點,但亮度也逐漸昏暗。
針對上半年市場的頻頻波動,中汽協在7月颁布发表將本年整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目標從原來的160萬輛下調至150萬輛。
■政策摆布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
到底是什麼在摆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向?面對波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由熱到冷”的拐點是不是已經到來?增速放緩乃至下滑是不是將成為常態?
對此,樂觀人士認為,波動是暫時的,增長仍將是未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旋律。在這此中,無論是增還是降,政策仍然是牽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的“中樞神經”。
事實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遭到当局、政策眷顧的水平之高向來无庸置疑。盡管,隨著政策的調整,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被視為是正式“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的信號和開端,但市場對政策的依賴水平仍然不低。政策這把“雙刃劍”,培养了一個集潛力和隱憂於一身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換言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而言,一個潛力與隱憂並存的時代已至。
中汽協秘書長助理陳士華暗示,補貼退坡過渡期的結束,是7月單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下滑的直接缘由。根據政策規定,補貼過渡期的結束時間在6月尾,直接導致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激增,把7月和下半年相當一部门需求提早透支。
“部门地區國5、國六排放標准的切換,也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產生影響。國五排放標准燃油車降價銷售,搶佔了一部门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說。
“老政策”退出引發了市場波動,“新政策”出台又試圖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吃下“定心丸”。本年6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商務部聯合印發的《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操纵實施方案(2019∼2020年)》中明確規定了“一攬子”支撑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方案:好比大幅低落新能源汽車本钱﹔加速發展利用便当的新能源汽車﹔鼎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利用,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行、限購,已實行的應當取缔等。
8月20日,工信部在發布的《關於钻研制订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速建設汽車強國的建議》的答復中,不僅對統籌钻研制订傳統燃油車退出時間表進行了明確回復,還將抓緊钻研制订《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作為首要落腳點。
别的,機動車排放標准的加快升級,雖然暫時性地引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動,但從長遠看,對新能陽萎治療,源汽車消費也有著必定的間接促進感化。
不過,在採訪中,一些業內人士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的走向則持謹慎態度。
“我個人認為,本年整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量達到預期的難度很大,即即是下調后的目標也很難實現。”中汽協顧問杜芳慈在接管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本年整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目標恐難完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傳播顧問沈承鵬說,“未來,若是沒有政策的支撑和支撐,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呈現大幅下滑。”他認為,包含補貼政策和一系列支撑政策仍在實施,以是今朝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產銷增幅回落、月銷量同比下滑等現象是階段性的,一旦補貼政策周全退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就不是產銷依舊连结增長、僅是增幅下滑那麼“樂觀”了,而是不成防止地遭受產銷量的“斷崖式”下滑。
■產品質量和平安問題影響消費信念
產品質量和平安問題的頻發,必定水平上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冲破當前增長瓶頸的障礙。
來改过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的監控數據顯示,本年5∼7月該平台共發現79起新能源汽車平安变乱,触及車輛96輛。“集中爆發”的電動汽車平安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包含新能源汽車在利用過程中應對各種利用環境的實際續駛能力、充電便当性等成為消費者广泛關注的問題。
杜芳慈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平安關乎用戶生命財產平安,是以將直接影響市場消費。“平安变乱頻發,最直觀地會低落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信念,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升級,消費者對產品的續駛裡程、利用本钱有著更高的请求,這些身分都將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走向。”他說。
陽萎治療,事實上,從平安性到產品的耐用性和利用本钱,以純電動汽車為主流的新能源汽車仍有較大的晋升空間。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钻研院股分有限公司(如下簡稱“中國汽研”)、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清華大學電池平安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如下簡稱“評價規程”),並對4款主流純電動乘用車進行了摸底钻研性測評。
依照評價規程進行的測評結果顯示,參評的4款車型在低溫、高速巡航下續駛裡程大打扣头。此中,WLTC工況下車輛續駛裡程縮減幅度從11.3%到38%不等,部门車型在-7℃低溫情況下續駛裡程降低一半(51.5%)﹔和常溫WLTC工況比拟,等速120公裡/小時的續駛裡程,均匀衰減了29.5%,能耗率增长四成多。此外,4款參評車輛的萬公裡電池能量阑珊的實際測試結果均未超80分,也就是說隨著車輛行駛裡程的增长,電池能量阑珊較為明顯,電池耐用性還有較大晋升空間。
中國汽研動力總成技術研發中间副主任、新能源汽車評價規程办理中间辦公室主任歐陽在接管本報記者採訪時暗示,今朝純電動汽車“怕冷”、高速續駛能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改良純電動汽車的低溫適應性,發揮純電動汽車的高速續駛能力,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談及平安机能和產品質量、耐用性等是不是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失速的直接缘由時,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執行秘書長李陽認為,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波動的身分不少,隨著產銷規模的擴張,新能源汽車平安变乱相對集中地爆發,但與今朝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增幅下滑、單月銷量出現近兩年來初次負增長的直接關聯性不是很大。
“通過大數據平台的監控,我們發現动怒車輛一部门是老車型,另外一部门是新車型,此中相當一部门变乱發生在利用環節,好比充電過程中存在濫用行為。我們在參與变乱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還有一些新車型动怒的缘由是存在產品設計缺点,發生這種情況則應採取召回。”李陽說,“晋升新能源汽車的平安性,必要当局、相關機構、行業、企業、用戶多方聯動。今朝來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和理解,不會因為少數車輛的個別变乱遭到過大影響。”
■長期逆勢“冒尖兒”分歧邏輯
在這個潛力與隱憂並存的時代,面對面前新能源減肥茶,汽車市場增速的放緩乃至下滑,当局到底該不該“救市”?
“不必要對新能源汽車市場採取過度的救市办法。”杜芳慈說,“讓市場解決市場問題,是最科學有用的辦法。”他認為,從焦点技術上實現冲破,解決今朝在新能源汽車利用環節存在的平安、本钱、机能、利用便当性等問題,推出真正適合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並且使新能源汽車在全生命周期真正具備優於傳統燃油車的特征,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潛力天然會获得充实釋放,這種釋放是合适市場和行業發展規律的。
同樣,在沈承鵬看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下滑“不該救”。“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升降,應當與傳統燃油車根基连结一致,這樣的步調才是真實的。”他說,“新能源汽車市場長期‘冒尖兒’地高速逆勢增長並不合适市場規律和邏輯,是以眼下這輪增速放緩乃至下跌,反而是回歸正常的一個好跡象。”
“拔苗助長”的救市办法並非長久之計。“刺激-增長-下滑-再刺激”的模式,隻能將汽車市場引入不成持續的“死循環”。當然,拒絕“簡單粗鲁式”的救市政策,並不料味著忽視政策的導向感化而任其自然。事實上,今朝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之間的協調共同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回歸理性發展的重中之重。包含補貼政策的周全退坡、“雙積分”政策調整方案的出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的編制,種種跡象都在表白,通過政策引導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技術多元化、競爭更有序將成為常態。
不過,在採訪中,包含行業和企業在內的多位人士不約而同地暗示,今朝諸如國六排放標准多地提早實施等“激進”政策,打亂了市場節奏,提早透支需求,也給企業、行業、用戶增长負擔。是以,当局部門之間、政策之間的協調和共同,助力市場回歸理性,仍任重道遠。
補貼周全退坡后,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真实的競爭時代。隨著各家企業加快推出滿足“后補貼時代”市場需求的產品,客觀上對新能源汽車的平安机能、焦点技術程度、利用便当性和穩定性的晋升起到促進感化,同時沒有了補貼的“保護傘”,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更充实的競爭中也將获得“淨化”。
眼下的“下跌”,恰是優勝劣汰的開始、結構調整的開端。一個成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必定是經歷過漲與跌、喜與悲歷練和沉澱而仍然穩健的市場,必定是潛力與壓力同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開放市場。
這樣的市場,使人等待﹔這樣的市場,與“汽車強國”之名才更匹配。 |
|